球員評級系列開啟下一個分組:
空間型內線。
“空間型內線”也算“老戰略資源”瞭,差不多每年的休假期、截止日前都會出專篇,然後饞這個饞那個,最終一個都拿不到。聯盟30支球隊,有28支球隊缺空間型內線,還有2支球隊嫌這種類型的球員不夠多。這差不多就是現狀。
“空間型內線”好用也算近些年季後賽實踐檢驗後的共識。面對越來越有針對性的防守,拼圖球員在季後賽愈發不可靠,但有兩樣東西在季後賽往往最保值——身高和射術:
身高不用談,不管到什麼時候,你該多高就多高。高不是在任何場合都是優勢,但通常來說,高會帶來防守下限;
射術則是拼圖球員的大保底。大部分拼圖面對復雜環境都是添亂的,能站在三分線投定點會更不容易添亂。如果你還有不錯的身高,比小個更能抗幹擾,就可以減少跑動擺脫、定點突破增加的復雜性,在高強度局盡量壓低心率,平穩投籃。
同檔的高個射手(空間型內線或者前鋒射手),並不一定比矮個功能型拼圖更有用。他們的主要優勢還是下限高。使用起來很簡單,對核心球員能力的要求也低。站在弧頂做個掩護,然後轉身面對籃筐等球,接核心球員回球出手三分,這幾乎是籃球場上最簡單、成本最低的戰術配合,但如果你的大個子射手能力夠強,這種簡單創造投籃機會的方式卻很有效。
“空間型內線”分組待定區球員有6位:
薩裡奇、約維奇、傑夫·格林、傑林·威廉姆斯、克勒貝爾、伍德
數量比較多。這些人都有可能在特定球隊或者特定系列賽裡成為關鍵輪換。他們的綜合水平雖然不高,但定位稀缺,即使狀態有較大的不確定性,還是有球隊、教練願意賭一下他們的手感。如果他們手感在線,那麼即使隻做投籃這一件事,也會有一定的戰略價值。如果手感不在線,當然又是另一個故事。克勒貝爾二象性可謂典中典,不準的克勒貝爾被噴得有多狠,22年季後賽射穿兩輪系列賽的他就有多神。
T5.5檔
格蘭特·威廉姆斯,傑倫·史密斯,萊爾斯
哥仨目前的實力都是替補吃15-20分鐘的水平。因為所在球隊情況不同,三人的待遇又不完全一樣:
傑倫·史密斯和萊爾斯是標準的替補內線輪換;
格威畢竟是獨行俠花費不小代價引入的特殊人才,在獨行俠期間有首發地位和充裕的時間,去到事實上開擺的黃蜂也沒有太多競爭,機會不少。
三人的定點能力都還行,但這個分組靠後檔次的球員,單個賽季的投射履歷都不可靠,到瞭季後賽誰準、誰拉得看老爺天臉色。這一點上,T5.5跟待定組的哥幾個沒區別。他們能壓過待定組,擠入T5.5檔各有原因:
格威靠的是頂防重型前場這“一技之長”。作為反字母套裝成員,他有“特型演員”的加分;
傑倫·史密斯靠的是狀態,他是上個賽季低端空間型內線最準的一個。另外,他還有一些前場籃板。三分與前板兼顧,這很稀缺;
萊爾斯則是空間型4號位上久經考驗的選手。早在掘金時期就靠進攻特長出名,之後手感起伏,沒能去到很高的級別,輾轉幾支球隊,在每支都能吃到輪換時間。萊爾斯的主要價值是定點拉開空間,他有一些定點之外的能力,必要的時候可以持球完成處理,偶爾能靠體型懲罰一下錯位,但不常用,而這恰恰是萊爾斯最讓人欣賞的地方——擁有極高的“B數”值,攻防兩端一般都不亂來。
T5.5檔三人組,他們都是大前鋒,不是中鋒。傑倫大帝在5號位上的犯規爆炸力是驚人,格威身體壯實,能頂防中鋒,但既沒有護筐能力,也不具備換防後衛的價值。萊爾斯均衡一些,頂上5號位上限不高,銜接段非要這麼用,也能用就是瞭。
T5檔
小溫德爾·卡特,小賈巴裡·史密斯,樂福
回到一年前,我不會把小卡特放在空間型內線這個分組裡。但魔術過去幾年對於小卡特的改造看起來很堅定,23-24賽季打完,小卡特在三分線外出手的比重已經提升到瞭36%,每36分鐘出手4.4次三分,命中率37.4%,這些數字放在一塊,勉強給他貼個“空間型”標簽,倒也不算離譜。
即便如此,小卡特也是這個分組投射最拉的球員之一。你根本不需要關心他在三分線上的揚手動作,季後賽放空就完事瞭。對騎士是小卡特生涯的第一次系列賽,交出28%三分命中率,完全符合他投射水平的預期。
不管是從魔術還是小卡特的視角看過去,這種強行轉型的內驅力依舊是足夠的。魔術兩個核心前鋒的打法需要有人給拉開空間,長遠來看,他們必然要在5號位上擺射手。小卡特入行以來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有上限夠高的方向,持球、吃餅都不突出,中距離投籃有一點,但在當今聯盟,投中距離定點的性價比實在太低。把自己這點投射底子往三分上靠,轉型空間型中鋒是自然而然的想法。但投得不夠準,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,反而進一步夯實瞭自己半吊子的印象。
防守也是如此。小卡特單防不錯,籃板球也可以。但受限於身高,頂防重型內線的上限終歸不夠,同時向下換防的能力也不夠突出。他不算太強的協防人,今年季後賽被米切爾突成篩子,多少也有點誇張。
一個球員各方面都還行又都不夠行,綜合到一塊,劇情就是湊合能用。甚至會有其他球隊的球迷會惦記。但作為主隊,總會想著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升級版本。
這顯然不容易。
小賈巴裡·史密斯跟小卡特有不同的天賦特點,一個細長,一個敦實。不過兩人可能在面臨類似的定位難題。小卡特不好找到專長的技能,小史密斯會的也不多。持球技術上的單調飽受詬病,這限制瞭小史密斯向核心向球員發展的機會。
目前小史密斯的進攻內容完全圍繞他的投射,作為一個中距離解法和空間型內線,他有一些特點。但之所以說是特點而非特長,當然是因為小史密斯沒有把這些能力開發到精英級,36.3%的三分球,41%的中距離,這都不是多漂亮的命中率,距離成為致命牽制力,還需要一次飛躍級的進步。
觀感上,小史密斯會給人一種莫名的僵硬與遲緩感。他現在的身體厚度,還遠遠沒到影響速率的程度,但做動作會給人一種電腦卡頓的觀感,沒有高順位年輕人該有的爽利。如果他把體重提升上去,我會有點擔心他在4號位上的靈活性和5號位上的換防優勢。
那麼問題來瞭,小史密斯最適合的位置是什麼?
作為5號位,他有些薄,也沒有這個位置的尺寸優勢。
作為4號位,他的投射也僅僅是還行,但手速、運控、出球都一般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他打4號位,你一定會期待他成為頂級“掃蕩者”,但小史密斯現在的斷冒數據完全不能匹配這種期待,這跟小賈侖·傑克遜、切特這樣的長條大個有很大區別。
如果小史密斯的核心優勢隻是尺寸與投射,那麼他的投射必須非常強才行。進化到50%命中率的中投手+40%命中率的三分手,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瞭。
到目前為止,這個分組的球員都趕不上樂福。如果樂福一場比賽可以打30分鐘,他會是T4檔位的選手。但樂福每場比賽打不到20分鐘,所以他隻能被放在這個位置。
樂福這兩年絕對三分準星其實一般,分別是33.4%和34.4%,不過產量很大。樂福比一般空間型內線強的地方在於,即便不算準,他還是有太多辦法提供正面的比賽影響。他有策應球,擋拆接球後知道如何處理,有持球技術在近筐自己打,有造進攻犯規,籃板卡位超級厲害,還有收下籃板的招牌長傳。
球商在線,有技術和塊頭,於是合理利用自己尚存的相對優勢,樂福能在多種場景下找到辦法。
說白瞭,還是太會打球瞭。
未完待續......